“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害羞和心理适应的友谊网络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7 浏览次数:957

友谊为青少年社会情绪和社会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而独特的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Rubin, Bukowski, & Bowker, 2015)。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具有某些特征相似性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例如Rubin等人(2006)的研究发现,害羞的青少年和他们的朋友在害羞水平上,与不是他们朋友的青少年相比,二者的水平更为相似。在这一现象背后,引申出一个重要问题:这些青少年是因为本身害羞水平差不多才成为朋友的?还是因为在成为朋友之后,害羞水平才变得越来越相似?

从上述问题来看,朋友之间害羞水平的相似性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过程:选择过程和影响过程。选择过程Selection process)指的是青少年更倾向于选择当下和他们害羞水平差不多的人做朋友。与和自己害羞水平差不多的人做朋友,更能体会对方的处境与感受(例如在社交环境中的窘迫),矛盾冲突也少,有助于友谊的形成和稳定。影响过程Influence process)指的是随着友谊关系的发展,青少年与朋友之间的害羞水平也越来越相似。当两个害羞的青少年做朋友时,害羞个体本身社交技能不足会降低友谊质量,从而使个体的害羞水平更高。

已有相关研究分别涉及到上述两个过程,但却没有研究同时进行考虑。也就是说,害羞青少年之所以和朋友的害羞水平更相似,不仅是因为他们在最初就选择了和他们害羞水平差不多的人做朋友,而且随着友谊关系的发展,他们的害羞水平也变得越来越相似。

与此同时,害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个体层面上来说,害羞的青少年自身的心理适应问题也会比较多。已有研究表明,害羞水平越高,青少年体验到的消极情绪(例如抑郁和孤独感)也会更多(Liu et al., 2018)。那么从友谊层面上,会不会也存在上述效应,即青少年个体的害羞水平越高,其朋友的心理适应水平也越差?

带着这些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科成员李丹教授及其团队,基于一项大型的长达五年的儿童青少年纵向追踪项目进行了系列研究。本研究选取了该项目中1254

7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对其交友情况、害羞水平和心理适应指标(孤独感和抑郁症状)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并采用Stochastic Actor-oriented Model进行友谊网络的构建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朋友之间的害羞水平的相似性背后确实同时存在选择和影响两种效应,即青少年会选择和其害羞水平相似的人做朋友,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其与朋友之间的害羞水平也越来越相似。其次,青少年个体的害羞水平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理适应水平,也会影响朋友的心理适应水平。并且这一影响过程中,存在(1)青少年个体害羞水平→青少年个体的心理适应不良→朋友的心理适应不良,和(2)青少年个体害羞水平→朋友的害羞水平→朋友的心理适应不良两条主要路径。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个体特质的发展不仅受到朋友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朋友的发展,可谓是密不可分。因此,在针对害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干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个体本身的其他特质,也要注意朋友对其发展的“传染”作用。

该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在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5IF = 5.613JCR Q1。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研究生杨盼盼为论文第一作者,李丹教授为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

Yang, P., Xu, G., Zhao, S., Li, D., Liu, J., & Chen, X. (2021). Shyness and Psychological Maladjustment in Chinese Adolescents: Selection and Influence Processes in Friendship Network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50, 2108-2121.

 https://doi.org/10.1007/s10964-021-0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