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课程代码:0530617
周学时:2总学时:40学分:2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诊断与评估、异常心理学、心理咨询概论。
授课对象:应用心理学本科三年级(第二学期)
二、课程简介
《心理咨询咨询与治疗技术》是为应用心理学方向的本科高年级学生而开设的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在系统学习《心理咨询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本课程通过临床案例的演示、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反馈,等形式,引导学生把已习得的心理咨询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案例访谈及咨询实践过程中,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关的工作,或在社会上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活动打下初步的基础。本课程学时总共为40课时。
三、课程目标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理论的进一步理解;进一步熟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阶段及相关设置;对基本的咨询与治疗技术具有初步的分析与应用能力;并熟悉如何利用自身在咨询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及小组经验分享的形式进行专业化的学习。为今后在因受心理问题困扰而求询的人群中进行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干预等工作,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
以下分章授课内容纲要
教学 周次 | 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 授课形式 | 课外学习要求 |
1 | 课程介绍及学习要求 咨询前的准备 | 理论回顾、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初次接触、案例记录,等问题 | 相关理论复习、总结课堂内容 |
2 | 咨询的技能(1):关注与倾听 | 理论回顾、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 | 相关理论复习、总结课堂内容 |
3 | 咨询的技能(2):支持与共情 | 理论回顾、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 | 相关理论复习、总结课堂内容 |
4 | 咨询的技能(3):探索与解析 | 理论回顾、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 | 相关理论复习、总结课堂内容 |
5 | 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关爱及个人探索 | 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家庭的影响 | 总结课堂内容;准备案例-1第一部分 |
6 | 案例-1(1):动力学取向的案例资料收集 | 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个案的概念化 | 总结课堂内容;准备案例-2第一部分 |
7 | 案例-2(1):行为取向的案例资料收集 | 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该个案的概念化 | 总结课堂内容;准备案例-3第一部分 |
8 | 案例-3(1):认知取向的案例资料收集 | 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该个案的概念化 | 总结课堂内容 |
9 | 常见的心理障碍筛查,等 | 理论回顾、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 | 相关理论复习、总结课堂内容;准备案例-4 |
10 | 案例-4:心理危机的识别及评估 | 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 | 总结课堂内容;准备案例-1第2部分 |
11 | 案例-1(2):动力学取向的干预目标及策略 | 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 | 相关理论复习、总结课堂内容;准备案例-2第2部分 |
12 | 案例-2(2):行为取向的干预目标及策略 | 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 | 相关理论复习、总结课堂内容;准备案例-3第2部分 |
13 | 案例-3(2):认知取向的干预目标及策略 | 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 | 相关理论复习、总结课堂内容 |
14 | 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的困境 | 理论回顾、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 | 相关理论复习、总结课堂内容 |
15 |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终止或转介 | 理论回顾、结合案例进行小组练习、讨论 | 准备课程总结 |
16 | 课程总结、考核 | 课程考核 | 课程反馈 |
第一部分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准备
1. 课时数:10
2. 讲授内容,重点、难点:
【讲授内容】: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般准备工作(熟悉);
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案例记录(掌握);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关注与倾听(掌握);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支持与共情(掌握);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探索与解析(掌握);
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关爱及个人探索(了解);
【重点、难点】:
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案例记录(重点、难点);
关注与倾听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的初步应用(重点、难点);
支持与共情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的初步应用(重点、难点);
探索与解析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的初步应用(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任务:
学生需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讨论的基础上,在课外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课堂的内容及时进行学习总结,并按要求完成实践内容,按时提交学习报告。
4. 教学方法:
理论学习:结合课堂内容,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重点回顾或补充讲解。注意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启发其独立思考并整合他人的合理观点,促成对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相关技能的初步掌握;
课堂小组练习及讨论:依据各章节的内容,就拟定的主题进行小组练习、讨论及反馈;引导其对相关的主题进行全面的探索和理性的分析。
课外学习要求:
除外每周面授课程结束后,进行复习及总结课堂内容外,学生需要就“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关爱及个人成长”主题,于课后进行学习及练习,并提交书面的学习报告1份。
第二部分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
1. 课时数:20
2. 讲授内容,重点、难点:
【讲授内容】:
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的案例资料收集(掌握);
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常见的心理障碍筛查(熟悉);
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的心理危机的识别与评估(掌握);
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的干预目标及策略(熟悉);
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的困境(熟悉);
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终止(熟悉)
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转介处理(了解)
【重点、难点】:
案例资料的收集在具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中的初步应用(重点、难点);
心理危机的识别与评估在临床案例中的初步应用(重点、难点);
制定干预目标及策略在具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中的初步应用(难点)。
3. 学生学习任务:
学生需要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讨论的基础上,在课外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课堂内容及时进行学习总结,并按要求完成实践内容,按时提交相关的学习报告。
4. 教学方法:
理论回顾:结合课堂内容,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重点回顾或补充讲解。注意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启发其独立思考并整合他人的合理观点,促成对相关概念的深刻理解,以及相关技能的初步掌握;
课堂小组练习及讨论:依据各章节的内容,就拟定的主题进行小组练习、讨论及反馈;引导其对相关主题进行全面的探索和理性的分析。
5. 课外学习要求:
除外每周面授课程结束后,及时进行课堂内容的复习及总结外,学生需要在课前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案例的准备,并在课后就课堂的案例访谈及讨论中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并提交书面的学习报告3份。
五、修读要求(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3条)
学生需在修读本课程前,已经选修并通过《心理咨询概论》以及《异常心理学》等课程的考核;并于修读本课程期间,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在课外就指定的学习主题,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并按要求完成实践作业,按时提交学习报告。
六、学习评价方案(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4、5、6条)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确定:
平时考评:70%(课堂学习情况20%,课后专题学习报告50%);
期末考评:30%
本课程最高为100分。本课程中涉及的书面作业或报告中,若出现杜撰、剽窃、抄袭的内容,均视同考试作弊行为,该项考核将以0分计;学生无故缺席超过1/2面授课程,将被视为“课堂学习情况(包括课堂参与、出勤)” 考核项目0分。
课程的考核成绩的等级评定,参照以下标准: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七、课程资源
(一) 教材:自编
(二) 补充资料及扩展阅读:
杨凤池(编著),咨询心理学(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傅安球(编著),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第4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姚树桥(编著),心理评估(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胡佩诚(编著),心理治疗(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
Linden W., et. al., Clinical Psychology: a Modern Health Profession;
Len Sperry.The Ethical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Judith S.Beck.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2nd ed.);
Farber,B.A.et al., The Psychotherapy of Carl Rogers:Case and Commentary.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事宜
学生若因工作或身体等原因无法出席,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学生可在课外的答疑时间,通过电子邮件或在预定的答疑场所与授课教师联系,探讨课程相关的内容。